战“疫”日记 :中山医,你们来了,我就看到了希望!

2020-02-19

时间:2月10

地点: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

记录人:陈小凤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)

 

    2月9号,是我们抵达武汉的第三天,由于病区尚未收满病人,我被通知暂时待命。在酒店的一天我坐立难安,只能反复练习操作,等待上战场。

    第四天,2月10号,我终于可以上班了,内心是激动又忐忑。出发前,我反复量了几次体温,都是37.2℃-37.3℃,我立即向组长汇报情况。出发前一小时,复测体温,37.2℃,我马上致电郑勋华教授。郑教授询问了我的房间室内温度、夜间睡眠质量,有无头痛、流鼻涕、鼻塞等症状之后,确定我没有大碍,他嘱咐我常规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或克感利咽口服液、做好保暖,可以正常上班,我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下了。下午一点钟我匆匆吃完午饭,在一点半前赶上了出发的班车,两点半顺利到达医院。

    到达医院后我们小组成员有条不紊、互帮互助、认真仔细地穿戴好防护用品,反复检查,确认完全没有问题之后,整齐地向病房出发,下午4点准时进行交接班。在龙英华护长的指挥下,我们迅速分管了床位。我和前天上班的园园在同一组,我们分管五号到八号房间,共12位病人。交完班后,了解所有患者基本情况,便开始进行治疗。下午4点到晚上8点的治疗,主要有测量生命体征、血糖、血氧饱和度,还有静脉补液、派发口服药、整理医疗垃圾、书写护理记录及处理各种突发状况。患者会比较关心生命体征的测量结果和指标含义,我们都一一耐心的给予解释,“谢谢!有你们真好!”患者们由衷的感谢也使我们振奋不已。

    随后我们开始为本组的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治疗,一位患者叔叔闷闷不乐的,了解情况后,才知道他下午的抗病毒补液治疗没有及时完成,我们便让医生马上开立医嘱,尽快予补液治疗,后来他的态度变得柔和了,也变得有耐心,还让我们不要着急好好备物。穿刺前,了解到患者叔叔对透明薄膜过敏,不宜用留置针穿刺,便改成头皮针穿刺,患者嘱咐我“你们戴那么多层手套,不好操作,慢慢来,我不怕疼”,叔叔的理解和支持,使我充满了信心。顺利穿刺完成后,他还主动聊起在广东参军的往事,他说,中山医是广州最好的医院之一,他绝对相信我们的能力和技术!叔叔放心,中山一来了,我们一定会让你早日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。

    另一位患者需要静脉点滴白蛋白,我们带着三层大小不合适的手套,而且反复用消毒液消毒过之后,手套容易粘在一起,所以将小小的白蛋白液体挂上输液架也变得难度极大,患者见状便主动提出帮我们挂补液。她用带留置针的手耐心地帮我解开白蛋白的挂绳,将白蛋白挂上。小小的举动对我们确是极大的帮助!

    今天有好几个患者跟我说,“看到你们隔离衣上写的中山医,就知道你们来自广东,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!你们工作非常尽心负责,真的太感谢你们了!”我倍感欣慰和感动,患者的一席话,是对我们中山医护理工作的支持、认可和肯定。相信我们护患、医患之间相互配合、理解和支持,一定可以很快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中山医加油!武汉加油!中国加油!



队员们在一起加油鼓劲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通讯员:张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0年2月12日